清华教授重情商:我们到底要教育孩子们什么?
对于中国教育,一直有很多批评声。大家有很多抱怨,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会发出批评的声音。有的说望子(女)成龙(凤)的风气,是造成我们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有些家长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不行了,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们倾其所有,把全部资源和精力都用在下一代上,对其子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的说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要减负;有的说我们的教育太重知识,不重能力培养;还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要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来进行教育;最后,大家的批评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共同点——应试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大问题。
大学到底要学什么,或者说教育到底要教什么?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知识分子》的主编,但今天我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家长。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今年考大学,另一个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也是我对教育的认识深化过程。
几年前,我和我的儿子第一次参加普林斯顿大学开学典礼。在校长Shirley Tighman演讲后,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家长将她围住问,“普林斯顿将如何保证孩子们在读完大学之后有好的出路,进入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 (即要保障以后能赚钱)?”Tighman说,你们不应该在孩子刚进学校门就想着出去的事。找什么工作不是目的,做有趣的事,过有意义的生活才是。
“进入普林斯顿,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这可能是你们孩子的人生中最欢快最浪漫的时光。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最优秀的同学,最棒的老师,一流的课程;你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还有这么美的环境。你要思考的问题不是四年以后你去投行,还是去律所,而是你今天怎么利用普林斯顿给你提供的资源,去发展、发掘自己,去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将来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她还说,你要是确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普林斯顿对你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的确,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学到底教什么?首先,大学会帮助你发掘你的兴趣,点燃你对某些学科、某一领域的激情;第二,大学的生活会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什么是你的长项,什么是短板;第三,是发展技能,尤其发展你的潜能,有些能力连你自己都不了解,好的大学要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最后,就是把握机会,关注新兴学科,好大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他(她)自己最感兴趣的,并且自身有发展前途的领域。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是:大学教育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Tighman校长曾经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普林斯顿曾经有一位学生,叫詹姆斯·麦迪逊,后来当了美国第四任总统。他在普林斯顿的学习期间,学了拉丁文、希腊文、哲学、自然科学、地理学、数学和修辞学,成为了一个辩论和写作方面特别强的好学生,他毕业了以后,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跟校长申请留下来再读一年,于是他又学了一年希伯来语和政治哲学。这可能是美国最早的研究生了。可是学完以后,他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他就出去旅行,还曾住在父母家里。最终,他发现他的激情就在于参与爱国行动,发挥他写作和辩论方面的才能,成为一个领导者,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后来他真的成为了整个美国的领导者。这就是一个学生通过在大学的学习,最终发现自我的故事。
刚才我讲的是大学教育,现在我讲一下中学教育,还是以一位家长的身份。我的儿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非常调皮捣蛋。我经常被老师叫去“训话”,要我好好管教我的小孩。他也被一些重点中学,“天才班”录取了,但考虑他也许更需要“管教”,就让想他去读一个在华盛顿地区的私立学校,叫做Landon School。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我们去拜访时,问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这所中学教什么。
负责人回答说,无非就是三点:第一点大家都知道,是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第二点是他们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个也可以理解;第三点是一个字,叫etiquette,指的是修养,教养,包括礼貌地合适地待人接物、羞耻感、正义感、诚恳,尊重他人。我问他们道德教育和etiquette怎么来培养,他说我们这个学校非常非常重视体育,我们每一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参加体育活动,是team sports。每一门老师除了教一门课之外,都必须是一个运动队的教练。
为什么这么重视体育?多年后,我与中国著名高校的领导谈话时,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体育不等于锻炼身体,大家都理解错了,体育中有体育精神。我们现在的校长和领导,很多都知道怎么去抓智力、也有一些知道如何抓德育,但却不知道体育是什么。体育是无法在课堂上教授的,必须要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才能有体验。体育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特别表现在团队精神,永不气馁、顽强拼搏;平时要守纪律,比赛时按规则玩;fair play 很重要——公平竞争;输要输得有风度;最后,team sports 要靠团结协作,不能个人英雄主义。通过体育运动,很多深刻的道德原则自然就有体验了,修养也会慢慢培养出来。
如何与孩子们一起迎接未来?
最后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面对未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存在着很多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使得大家的沟通变得非常迅速,比如现在我们和美国的沟通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人才、资本、技术、信息快速流动,人际联络日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要有全球性的视野,有国际性的竞争力。我们今后培养的人才,不再仅仅只为中国服务,要变得全球化和国际化,也要在全球范围中竞争。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国际化,要有国际标准。
第二,我们的社会也面临着深刻的转型,有着众多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比如严重肆虐的雾霾,还有资源约束,贫富差距,公共卫生以及安全威胁。这一切的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经济模式,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甚至改变了社会结构。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新的领域层出不穷,我们的人才需求亦随之改变,人才的成长方式也与过去不同,这是我们另外一个挑战。
第三大挑战,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变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经济方式的转变,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使得未来我们更需要的是领军型的人才,需要有新的知识结构、新的能力和价值观,要能够解决中国特有的问题。
最后,科学技术革命也对我们的教育,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的挑战。首先,先进的教育技术不断涌现,冲击了现在已有的教学方式。其次,创新创业已经变成了全民口号。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的是顶尖的科技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要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迅速成长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需求,一般现有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吗?这对家长、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本文节选自《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鲁白教授的演讲)
推荐阅读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的通知
2023-11-17 11:13:54•708 次
-
13岁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来教你读懂
2020-03-24 09:55:54•2302 次
-
寒冰消融 胜利正来
2020-03-16 16:51:24•2542 次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与责任担当
2020-03-09 12:03:58•200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