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调查显示—— 近三成学生营养膳食习惯较差



       【导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习惯整体显示良好。
  近三成学生营养膳食习惯较差。
  一成半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不良。
  性别变量上,女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优于男生;男生的营养膳食习惯优于女生。
  年级变量上,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饮食、公共卫生习惯优于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营养和安全卫生习惯优于低年级学生。
  区域变量上,在营养膳食、公共卫生和安全卫生三个方面表现出显著城乡差异,均为城市学生优于镇区学生、镇区学生优于乡村学生。
  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部分疾病甚至直接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笔者对重庆市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活习惯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概况】
  研究对象 
  考虑到一至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可能会在作答上遇到困难,因此本研究仅以四至九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层随机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8份。其中:四年级590人,五年级623人,六年级519人,七年级648人,八年级606人,九年级531人,未知年级1人;男生1760人,女生1752人,未知性别6人;乡村517人,镇区1000人,城区1990人,未知区域11人。
  工具 
  自编《中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调查表》,包括个人卫生、生活卫生、饮食卫生、营养膳食、公共卫生、安全卫生六个方面的内容,由50个题项组成,其中含1道测谎题。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由于每一个题目的答案均由具有优劣之分的三个等级选项构成,为了便于量化分析,本研究根据三个答案选项的优劣分别赋以3、2、1分,得分越高表示习惯越好。根据课题组成员讨论和专家意见,确定以2分为分界线,超过或等于2分表示习惯较好,低于2分表示习惯较差。 
  【结果与分析】
  1.从总体上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习惯处于良好状态 
  从样本在各方面生活习惯上得分来看,六大方面的平均分均超过2分,并且在各方面表现为“习惯较好”的学生比例均在七成以上,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整体生活习惯良好,其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生活习惯由优到劣依次为安全卫生习惯,公共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营养膳食习惯。 
  2.从局部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相对较差 
  近三成学生营养膳食习惯较差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整体上在营养膳食习惯方面表现较差,近三成学生膳食习惯不良。从关于营养膳食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出,主要在吃坚果、水产品和喝水三个方面表现出最大的不足。 
  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发育、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均有极好的功效,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在坚果的食用情况方面,只有9.6%的学生能够保持每天都吃,48.9%的学生偶尔会吃,而41.5%的学生表示很少吃。 
  水产品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水产品的食用情况上,只有14.5%的学生能保持每周吃2次以上,50.9%的学生偶尔吃,有34.6%的学生很少吃。 
  个体每天进水量应与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一般而言,正常人每天摄水量为2000ml—2500ml,除了食物水和代谢生成水而外,个体大约每天应饮水1200ml以上,即200ml容量的纸杯需饮6杯以上,而在本调查中仅有两成学生达到这个标准,34.4%的学生每天喝水4—5杯(相当于800ml—1000ml),42.4%的学生每天喝水量在3杯以下,即600ml以下,可见很大一部分学生饮水量严重不足。 
  一成半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不良 
  调查显示,一成半的学生存在生活习惯不良。具体分析后发现,他们在睡眠、体育锻炼、看电视、上网以及整理内务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在睡眠上,有13.4%的学生睡眠习惯不好,且睡眠不足7小时,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身体锻炼方面,只有四成的学生能保证每天1小时的锻炼,近两成的学生几乎很少锻炼;在看电视的习惯上,43.7%的学生或斜靠在沙发上看,或躺在床上看,这些不良的姿势对他们的视力影响极大,同时有12.7%的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4小时,很容易产生视力疲劳,进而导致近视;在上网目的上,只有1/3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和查资料,还有1/3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聊天等;在整理自己的内务上,有11.9%的学生从不整理自己的被子和房间,基本都是大人代替整理,这不利于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3.从人口变量上来看,不同性别、年级和区域的学生生活习惯得分差异显著 
  女生的个人、生活、公共卫生习惯优于男生,男生的营养膳食习惯优于女生 
  比较不同性别学生在六大健康生活习惯上得分的差异,发现在个人卫生、生活卫生以及公共卫生得分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女生明显优于男生;而在营养膳食方面,男生显著优于女生(P<0.001)。 
  低年级学生在生活、饮食、公共卫生习惯方面较好,高年级学生在个人、营养和安全卫生习惯方面较好 
  对各种生活习惯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得分进行比较,可发现差异极其显著(P<0.001)。事后检验发现,在个人卫生方面,初中年级学生显著优于小学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卫生方面,四五年级学生优于六至九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优于九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优于八、九年级学生;在饮食和公共卫生方面,四五年级学生优于六至九年级学生;在营养膳食方面,七、九年级学生优于四至六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优于四五年级学生;在安全卫生方面,七至九年级学生优于四年级学生。 
  在营养膳食、公共卫生和安全卫生三个方面体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均为城市优于镇区、镇区优于乡村 
  将不同区域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得分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营养膳食、公共卫生以及安全卫生三方面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P<0.001),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体都是城市学生优于镇区学生,镇区学生优于乡村学生。 
  【结论】 
  自2007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启动以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全面开展健康生活行动,取得良好成效。本调查结果也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有较健康的生活习惯,但仍然有不少学生还存在各种生活习惯不良的问题。 
  首先,仍然还有不少学生在营养膳食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家长其实对营养食谱不太了解,对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也认识不深,所以他们在为孩子提供食物时很茫然;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多数是由于父母疏于管教造成的。 
  其次,不同性别学生的生活习惯表现出差异。一般来说,女生在个人卫生、生活卫生以及公共卫生习惯方面优于男生;而在营养膳食习惯方面,女生得分总体情况低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受当前女性以瘦为美的审美取向影响,很多女孩包括其家长可能都害怕营养过剩导致体形发胖,所以在补充营养时有所节制。 
  再其次,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表现出差异。生活、饮食、公共卫生方面,孩子的习惯一般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和叮嘱,低年级学生比较认同成人的权威,对家长、教师的嘱咐更乐于听从,所以低年级学生在这些方面习惯养成较好;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阅历的增加,对安全知识和营养膳食可能了解更多,所以更容易主动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同时高年级的学生更成熟,所以也更讲究个人卫生。 
  最后,不同区域学生间在营养膳食、公共卫生以及安全卫生三方面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根源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和生活条件的差距。营养膳食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保证,所以得分情况城市优于镇区,镇区优于乡村;公共卫生主要是指对一些公共设施爱护的情况,重庆市目前在城市镇区都建立了很多公共设施,学校、社会都在不断地宣传爱护公共设施的思想,而在乡村公共设施不多,对公共卫生的宣传也相应较少,所以乡村的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安全卫生重在宣讲,经济发展越快,教育条件越好,越强调安全卫生教育,城市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习惯是个体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通过语言、行为、思维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然存在的一些生活习惯问题必须投以更多的关注。 
  【建议】 
  1.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学生营养意识 
  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如何合理膳食不甚了解,因此还须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及家长在食物和营养方面的指导。建议把营养健康知识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网络、报纸等方式加大对营养知识的宣传,提高孩子及家长的营养意识及合理膳食的自觉性,培养孩子良好的营养膳食习惯。 
  2.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成长阶段以及社会观念对其要求不同,从而产生了健康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因此,要加强研究与分析,结合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措施,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孩子营养午餐的提供,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3.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手,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 
  我们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首当其冲地担起重任,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家庭方面,家庭环境甚至对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更大,因此家长必须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言传身教,通过家庭的养成教育,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不断督促和强化学生的健康生活行为和习惯。社区方面,全力打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倡导全民争做文明先锋,为培养孩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供潜移默化的良好风气。如此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共同规范孩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并持久内化,从而促使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链接】 
  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不仅身体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且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良好的饮食习惯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需要,还是现实或将来身体健康的保障。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 
  一些学生在饮食上常常出现问题,既影响正常的生理发育和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学习效率。 
  饮食误区: 
  1.早上随便吃一点,甚至不吃饭,其实早上一餐十分重要,因为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了,早上起来急需补充一些身体必需的营养与热量,早上不仅要吃饭,而且还要吃好;  
  2.用公用餐具就餐,有些同学为了省事,中午或晚上不在食堂就餐,而是在小饭店里随便吃一点,其实,姑且不谈小饭店的卫生条件如何,单是使用公用餐具就存在很大问题.公用餐具往往未经认真清洗和消毒,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公用餐具上就可能携带大量病毒与细菌,特别是乙肝病毒、大肠杆菌、感冒病毒等,如果感染,虽然暂时发现不了有什么异常,但久而久之就会在身体内留下病害,随时都会发病; 
  3.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周末约同学喝几杯,虽然不是酗酒,殊不知对身体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严重影响记忆力,无论什么酒对中学生来说都最好不要沾。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既要保证营养所需,还要考虑到发热量; 
  2.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不使用公用餐具,不随便在饮食摊点上就餐;  
  3.不喝酒,不暴食暴饮,不吃冷食;  
  4.不吃零食,特别是路边小吃,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5.早上要吃好,但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引起大脑缺血,上午上课犯困;  
  6.不要养成睡前还吃饭的不良习惯,否则难以消化,易引起胃病; 
  7.多吃谷类,供给身体充足的维生素; 
  8.少喝含糖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 
  9.参加体育活动,加强锻炼; 
  10.青春期学业繁重,应注意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的营养补充。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1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