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芒果教育|袁老虽然走了,但那颗星还在……


图片1.png

01

袁隆平走了  天降了雨

袁老是最令人敬重的老人,也许没有之一。

他被写进历史书的成就是“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

可惜,他走了。

5月22日13时07分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还是没有撑下来,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大雨滂沱,然而长沙市民自发为他送行。

一个人的价值是可以用人民的眼泪称出来的。

也许还有老天的眼泪。

02

袁老是奇迹,是菩萨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他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image.png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

image.png

△青年袁隆平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image.png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而这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

在这样的严峻的问号之下,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始了他们的超级稻育种计划,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

袁老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

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image.png

202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这意味着,“全国2亿5000万亩的杂交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可以增产半个湖南省的粮食产量。”

而在今天,很多人又突然想起了央视《面对面》的一段采访对话。
在听袁隆平讲述年轻时看到的饥饿场面之后,主持人问:“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老爷子认真地重复了两遍答案: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image.png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他曾经说过那个不堪的岁月:“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也许恰恰是这样的朴素的情感,
激励了他投身于水稻事业之中。
一生只做一件事,
民以食为天,
袁老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菩萨。

03

袁老是一个懂生活、有情调的老人
在年轻人心中,他不是一个只能远远仰望的名人;
种种生活的小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可爱又生动的形象。
而这些侧面都是袁隆平。
袁隆平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梗。或者说是一个评价——自由散漫。
这原本是来源于他在年轻时得到的一句老师评语:“特长散漫,爱好自由”。
某次采访中,央视主持人跟他提起这句评语,袁老笑得连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但在网友眼中,这明明就是热爱生活的代名词。
身为院士的袁老现在都不带博士生了,因为“辛苦得很,你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死脑细胞的”。
看那个挠头搓脸的样子,跟不想加班的打工人差不多。
image.png
袁隆平确实是很懂生活的。
《天天向上》有一期去他的试验田探访,聊起了平时喜欢吃的菜。
那会袁老已经89岁了,对自己不能吃火锅这件事还颇感遗憾;
然后话锋一转,说自己最爱吃的菜是——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

image.png
对零食也是来者不拒,尤其爱吃甜食和各种水果。
“所以他那个牙齿掉的早,就是(因为)吃这个零食。”
image.png
跟很多人想象中那个在稻田里埋头苦干的形象不一样;
生活中的袁老不仅活泼,甚至颇有情调。
他是靠研究让无数人摆脱饥饿的伟大科学家,也是一个懂生活、有情调的老人。
年轻人节日送礼的习惯他也有,每到结婚纪念日,总给妻子买点“blingbling”的首饰;
偶尔还会拿出小提琴演奏一曲,简直是绝顶浪漫。
image.png
针对生活情趣之类,袁老是这样说的:
“很多干部退休之后没事干,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不唱歌不打球,没有什么爱好……”
你以为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深刻的大道理——
“没有爱好,结果变成老年痴呆症。”
image.png

04

袁老的功绩,我们没齿难忘

袁老去世的评论区里,

有这样一则留言,不禁令人泪眼

“我想用我的十年,换袁老多活十年”!

这则留言被置顶。 

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心声, 

代表着对袁老无限的崇敬和思念。 

我们至今还能够想起袁老一句经典之语: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 

袁老是满怀对这个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去做研究的, 

他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的问题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说他是伟人丝毫不为过。 

浩瀚银河中,被命名为“袁隆平星”的小行星8117,在围绕太阳公转。 

袁老走了,那颗星还在。

每当我们相信袁老的时候,

当我们想到那颗星还在,

内心就充满了满满的温暖。

他曾经深情地说: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后来,有人把这段话描绘出的场景绣成了一幅湘绣,如今挂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画面中的袁老单手拄头躺在田间,被巨大而茂盛的水稻包围着。

 

image.png 

 

那是袁老的一个梦,

这个梦寄托着他一生的追求。

他走了,

他的梦想,还在。

如同那颗天空中的“袁隆平星”。

而我们将会在这个世界,

让他的梦继续照耀着我们的路。

 

image.png